近期,宜昌在数字经济领域展现出高度活跃,一系列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措施备受关注。该市计划在本年度内,将大数据和算力经济的产值推高至1000亿元以上。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东土科技的家乡情怀
4月24日,由“来电宜昌”发起的2025长三角主流媒体宜昌考察团顺利抵达东土科技宜昌工业互联网产业园。2016年,宜昌籍企业家、东土科技董事长李平,带着对家乡发展的深切情感,决定在宜昌设立研发和制造基地。该企业自主开发的智能交通边缘服务器,具备智能调节信号灯的能力,显著提高了交通流畅度。在宜化集团新宜化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项目中,东土科技提供了智能化的核心设备,即“智能中枢”。
政府助力产业发展
东土科技(宜昌)有限公司的行政总监田亮指出,宜昌市点军区在东土科技园区内部专门设立了招商接待区点军区公共资源,专注于电子信息领域的精准招商活动。经过数年的努力,点军区已成功吸引了众多电子信息企业入驻,产业链条得到了快速延伸。这一积极的行动,为企业创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选择在此地设立分支机构。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点军区成功吸引了众多与算力及北斗系统相关的企业入驻,这些企业争相选择在此落户。该区发改局局长高峰强调,该产业园位于数字经济与北斗产业交汇的核心位置,有望为区域数字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产业集聚效应不仅加快了宜昌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还促进了产业要素的集中以及产业链的延伸。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宜昌将“大数据及算力”产业确立为该市“3+2”主导产业之一,为此出台了15项针对性的政策来促进点军地区绿色算力经济的增长。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宜昌)、信息高铁华中枢纽站以及点军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均选址在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这一布局已产生明显的集聚效应。目前,宜昌正快速成长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算力产业集群。
绿电资源成核心竞争力
业界分析认为,得益于“双碳”战略的推进,宜昌掌握了全球领先的清洁低碳绿色电力资源,这一优势对其在计算力和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至关重要。长江两岸丰富的绿电资源,为计算力产业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促进了宜昌各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催生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全力打造“算力之都”
根据既定的行动计划,宜昌市计划推进一项发展策略,即通过用电来提升计算能力,进而培养数学水平,最终培育产业。同时点军区公共资源,该市正加紧建设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旨在塑造一个以算力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自当年起实施为期三年的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旨在确保在本年度内,全市的大数据与算力经济产出力争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大关。
您如何看待宜昌打造“算力中心”这一目标的实现可能性?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加入讨论,同时也期待您对本文给予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