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正值第56届“世界地球日”,京冀两地联合推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措施。延庆、张家口及怀来三地的法院携手合作,探索创新的生态保护方法。这次跨越区域的法律合作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基地审判点启用
官厅水库附近,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河北省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怀来县人民法院共同建立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同时设立了联合流动审判站点。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易忠,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庭长魏立超等官员参与了启用典礼,他们一同宣布该基地正式开始运营。这一举措标志着京津冀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司法合作的实践模式正式确立。
跨域联动升级
该联合巡回审判点的设立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北京与河北两地司法协作迈入了从“跨区域联动”到“一体化治理”的新阶段。官厅水库作为京津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立展现了水务与司法两个领域的紧密合作法治生态环境,为生态环境保护搭建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并且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
解决审理难题
审理与官厅水库生态环境相关的历史案件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如证据收集的难题和对当地生态环境了解的欠缺。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兼院长俞里江指出,建立联合巡回审判机制能够促进法院对案件的快速响应,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同时能够及时提供法律支持,从而保障官厅水库生态环境的有效维护。
生态修复实践
怀来县人民法院在同一时间,采取了增殖放流等策略,推动了四名非法捕捞者加入水库生态修复的行列。此举是对“处理一宗案件、优化一片区域”生态治理理念的持续贯彻,同时也鲜明体现了京冀两地法院对生态修复工作的深切关注。
构建防护体系
延怀两地法院已建立一套常规化的合作体系,该体系已演变为一个涵盖生态修复指令、替代修复方案执行和流域协同治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防护体系。这一防护体系对官厅水库的生态环境实施了全面保护,并且显著提升了生态治理的成果。
展望未来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孙喜玲对本活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她指出官厅水库模式在跨区域生态治理方面树立了榜样。面向未来法治生态环境,北京市与河北省的法院计划共同推动“生态司法与行政执法融合,公众广泛参与”的治理体系改进。双方计划在机制创新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携手巩固首都西北部的生态屏障,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进步。
您认为京津冀地区的司法机构在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拓展生态保护的司法协作?我们热切期待您对本文的点赞、分享,并欢迎您提出宝贵的看法。